總策展人
龔卓軍│ Gong Jow-jiun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深耕當代法國哲學、身體哲學、美學與藝術評論領域,並為國內知名策展人。2017年策畫「近未來的交陪」,獲2018年台新藝術獎大獎。著有《身體部署》、《交陪美學論》等書。
策展團隊
總策展人──龔卓軍
共同策展人──洪淑青╱龔義昭╱郭嘉羚、洪榆橙╱楊志彬、陳冠彰、沈昭良、黃瀞瑩、吳克威╱蔡郁柔、林芳宜、Nakaw Putun
協同策展人──羅健毓
顧問──丘如華、曾旭正

展覽總論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題出發,打造流域治理的共同體,突顯「倡議型藝術季」的新穎創意。經過三年的長期踏查蹲點,結合上游鄒族部落、中游曲流鄉村、下游水圳田塭,進行水分子的倡議、藝術扎根教育、生態食農創意、流域文資再生四方面能量的媒合,跨越政府治理區隔,召喚公民參與,回應人類世極端型氣候下的「關鍵帶」問題,呈現生態藝術行動的積極方案。經過三年的踏查調研,形成流域倡議的九大子計畫:小計畫、水計畫、竹材計畫、潛行攝影計畫、植生計畫、土壤計畫、農計畫、聲音計畫以及原計畫,企圖以當代藝術為捲動方法,以形構流域萬物的對話平台為目標。
作為全國首屆以溪流全域為主體、藝術行動為媒介的大地藝術季,我們期望「以身體交換身體」,號召民眾跳出人類中心的思維,走入曾文溪的萬物生命場域,展現水文化的美學新意與新時代的公民倡議。

倡議核心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以多重路徑與身體行動推進流域的多重認知,藉著人與非人、溪流與萬物的新關係,重新發現鑲嵌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的流域空間,認識流域的當代特質。我們以「河川法人化」為長期目標,指向完整的流域生命境域,並依此作為倡議的定錨。在組織層面,倡議重新組織流域生命「群」的構造、跨域串聯,媒合政府部門在流域治理的權責分割之間,尚待創造的上中下游對話平台,塑造「流域共同體」的行動與意識。
我們一方面列舉曾文溪流域的議題清單,以及各種社會行動策略,以倡議帶出各種行動與對話,透過「萬物議會」與「小事報」新聞營,推進「流域共同體」的多重認知,藉著人與非人、溪流與萬物的新關係,發展公民參與和公民審議機制。我們希望,引入藝術與教育能量,以倡議指向行動,以行動引導倡議,在議題、行動與藝術的交會區間,激發人與流域更深更廣的互動、想像與力量,在多元異質的對話中,體現流域的歷史深度和共同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