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計畫

「竹材計畫」回到曾文溪畔的竹作為思考,透過竹材探問曾文溪上游的鄒族、中游的西拉雅族、大武壠族與竹互動中所衍伸出的記憶與技藝。 採集工作坊:茶山部落鄒族獵人Basuya Yagumangana帶領民眾進行竹材與轎篙筍採集,透過工作坊形式了解鄒族與竹、與筍的互動關係。參展藝術家劉哲安(Varig Tinaway)帶領民眾前往六重溪部落,透過採集刺竹及長枝竹,了解竹與曾文溪中游族群的共生關係,後續亦進行數場竹材處理工作坊,於其中談論臺灣的數個竹工藝系統。強調「回到竹材源頭」跟竹採集者進行kau-kuan(交關)、puânn-nuá(盤撋、交陪)的文化實踐。
竹文化論壇:透過聚集獵人、工藝師、文化工作者、建築師的複數討論,梳理從南島文化的竹材運用到當代竹構應用。

跨域對視:藝術家的現地創作連結建築、工藝、當代藝術等領域,透過藝術季中的作品,呈現「竹」與「曾文溪流域」彼此遭逢與交纏的概念及方法。

策展人
陳冠彰│Chen Guan-zhang
族群文化研究者,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2009年起與西拉雅族尪姨合作,開啟文化考究與故事採集,並從中觸碰到語言的散佚與「島語」敘事。近年關注議題有被排除原住民身分的平埔族群及鄒族獵人面對傳統與變動的權衡與協商。
展出藝術家
南藝大B群、陳宣誠、劉哲安

茶山獵人Basuya帶領的採筍工作坊

Back